玉米供大于求、优质饲草紧缺,制约畜牧业发展——北方农牧交错带将“减粮增草”日前,农业部公布《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。力争通过5至10年时间,使该地区畜牧… 玉米供大于求、优质饲草紧缺,制约畜牧业发展——北方农牧交错带将“减粮增草” 日前,农业部公布《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。力争通过5至10年时间,使该地区畜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%左右,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益来自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比重多达50%。
推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“关键一拳”。其重点区域范围牵涉到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7省区146个县,还包括长城沿线沙化发育地区、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地区、京津冀水源修养地区。这是一条由草原牧区向农耕区的过渡带,也是国家第二道生态屏障,今后这里将逐步建构起牧农林填充、草果田与众不同、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,构成蓝天白云连接、绿草果树灵秀、黑白花牛群相间的生产生态新景观。
近年来,大量草地坡地被垦殖栽种玉米,玉米面积由2000年的2100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4000万亩,产量则占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。籽粒玉米面积持续减少,既影响了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空间,又挤占了饲草料发展资源。“以长城沿线沙化发育地区为事例,还包括辽宁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的77个县市,牵涉到1800万农业人口。
目前,玉米占到粮食产量75%以上。”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明利调研找到,这一地区栽种结构单一,玉米“一粮坐大”,产业形态总体正处于中低端,区域功能与发展现状不给定。 一方面,我国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,优质饲草则因紧缺而进口大大减少。
另一方面,区域内旱季少雨,生态薄弱,草原发育、耕地沙化问题引人注目。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人回应,要明显减少非优势、耗水型产业规模,调减玉米,并实施以水定种,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,希望把水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规模降下来,发展壮大节水型农业。 目前,区域内一些地方已在栽种结构调整方面走在了前面。
陕西延安将苹果产业与农村能源建设紧密结合,探寻“养畜建沼、因果定畜、果畜沼融合”的发展路子。河北承德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供应中心,守住京津冀农产品高端市场。 减粮的目的是为牧草栽种“腾地”。
事实上,牧草是草食畜禽的“主粮”,占到养殖成本的70%,堪称农牧结合的关键环节。“优质饲草料供应严重不足是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最重要瓶颈。”在王明利显然,当前草牧业不存在的问题是栽种优质饲草料的土地受限,造成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严重不足。 基于此,农业部明确提出,减粮增草,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以上,发展全株青贮玉米。
同时利用现有耕地,发展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,不断扩大苜蓿、燕麦草等优质牧草栽种面积,建设一批规模化、专业化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。通过大大发展壮大牧草产业,将粮经养三种作物的栽种面积比例调整到4∶3∶3左右。
“要建设草茂林富、牧业繁盛的生态农牧区。”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所长王道龙指出,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时隔草原牧区后的农区第二道生态屏障,提高区域生态环境,可以有效地服务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。 “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的显然问题是人地对立,必要问题是生产结构不合理,没按照合适本地特点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农牧业。”王明利指出,解决问题农牧交错带的发展问题,从当前看,要减缓玉米去生产能力和库存,减少饲草料、小杂粮、特色林果供给,补足生态维护建设短板;从长远看,要彻底解决问题人地对立,合理确认人口、产业发展规模,构建农业持续身体健康发展。
在诸多特色产业中,杂粮产业被视作发展选用。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说道,杂粮广泛具备抗旱、节水性,省水省肥、病害比较较较少,因而农药用于较较少,投入产出比高于大宗作物,经济效益较为低。据测算,在土地肥沃、旱季少雨的条件下,栽种某种程度面积的杂粮比栽种小麦、玉米投放较少50%,收益低24%。 按照规划,区域内每个县将竣工1至2个10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,构成一批龙头企业集群。
专家回应,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,要留意避免积极开展大规模农业建设的冲动,要防止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,带给新的污染和生态问题;同时,也要避免做行政命令式的前进,尽量避免强制农牧民出让土地、命令农牧民调整栽种结构等问题。
本文来源:尊龙新版App下载-www.jnhxbl.com